360網(wǎng)站安全檢測平臺" />

国产日韩新片无码|国产精品视频无码中出|国产精品91四虎不卡|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无线|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亚洲一区|日本免费电影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當前位置:首頁 > 他山之石

《心若菩提》:沒有富人思維,再努力都是窮人

發(fā)布時間:2022年09月26日     瀏覽次數(shù):1874次

     習得智者思維,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2019年,一部由奧巴馬夫婦投資出品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在全球上映。

     該片以08年美國金融危機為背景,講述了一家中國企業(yè)接手倒閉的美國工廠,并聘用上千名藍領工人的商業(yè)故事。影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并將全球目光引向了這家中國企業(yè)以及它背后的主人——曹德旺。

      曹德旺是誰?

      他是世界第一大汽車玻璃供應商的掌門人,首位榮獲“安永企業(yè)家大獎”的華人;他是舉世矚目的慈善家,累計捐款高達百億,被稱為“中國首善”;他還是一名民族主義者,始終堅持:“我是中國人,我事業(yè)的重心一定在中國?!?/span>

      那曹德旺又是什么來頭呢?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他家境貧寒,早早輟學,放過牛、賣過煙、倒騰過山貨、去工地干過苦力……

      人生之初,他手中的籌碼并不多,但卻最終打贏了命運這場翻身仗。

      人們驚訝于他的成就,但更好奇于他的逆襲。

      為了給世人解惑,曹德旺在68歲這年,寫了本自傳——《心若菩提》。

      看完這本書,你終會明白:

      決定一個人貧富的,與其說是命運,不如說是他的思維方式。

      心若菩提,會思考有智慧的人,運氣一定不會差。

      01拐彎思維
     在書里,曹德旺從他的童年講起。

     小時候,他外號小印度,皮膚黝黑,個頭矮小,直到9歲才上小學。當時家里八口人,父親常年在外,母親只能帶著六個孩子守著幾畝薄田度日。曹德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結果一上課就打瞌睡,時常惹得老師跳腳。五年后,14歲的曹德旺被學校勸退,徹底成了無業(yè)游民。

      但他腦子活,拒絕隨波逐流,而是央求父親帶他賣煙絲。

      經(jīng)過幾年歷練,小小年紀的曹德旺有了一套自己的生意經(jīng):想賺錢,得靈活。

      和村民一起種白木耳時,大家都在層層壓價中哀嘆“谷賤傷農(nóng)”,而曹德旺卻打聽到省外的收購價是福建老家的兩倍。

      于是他干脆不種了,拿出所有積蓄低價收購本地木耳,駝到江西去賣。一趟下來,收入兩三千,那可是在上世紀70年代,大部分工人月薪才四五十的時候。

      沒背景沒學歷的曹德旺,就這樣靠賣木耳,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聽過這么一句話:水想直至大海,需要巧妙地避開所有障礙,不斷拐彎才行。

      人生似河,彎彎繞繞,誰都會有流至困境,無路可走的時候。但別氣餒,你看曹德旺,輟學后他沒有聽天由命,而是另辟蹊徑去經(jīng)商;做買賣時,他沒有固守陳規(guī),而是絞盡腦汁找出路。

      曲成萬物而不遺,路不通就拐彎,人生自然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02利他思維
     曹德旺的木耳生意越做越大,卻不想因為誤會,幾百斤木耳被政府沒收。這下錢沒得賺,還欠了一屁股債。

     他正愁去哪賺錢,卻忽然又被 “抓到”工地干活,因為他忙著做買賣,欠了大隊十個工。然而,禍不單行的是,剛去工地的第三天,工地就突發(fā)大火,燒了個干凈。兩百號人一下子無處安生,吵鬧著向負責人要賠償,而曹德旺對灰頭土臉的領導說:“營長,我會修車,是否讓我?guī)湍??!?/span>營長點點頭,立刻為曹德旺搭起了修車棚,只要板車能修好,工地就能開工。

     接下來的28天,曹德旺吃住全在車棚,當工地正常運轉后,領導卻把曹德旺忘了個干凈。直到快過年了,大伙才發(fā)現(xiàn)在車棚里形似野人的曹德旺。領導滿心愧疚,不僅給了他三倍賠償金,還親自出面幫他要回了被扣的木耳。

     在書里,曹德旺不無感慨地說:幫他們是我的初衷,沒想到受益最大的卻是自己。

      這就像稻盛和夫說的:“以利他心度人生,能增強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終回報會回到自己身上,對自己同樣有利。”

      人活于世,若是凡事計較,步步算計,看似好處占盡,實則透支了福報。

      倒不如助人于危困,與這個世界形成良性互動。

      不管是賺錢還是做人,都逃不過因果相報的運行法則。

       03專注思維
      工地的工程結束后,曹德旺被推薦到山兜農(nóng)場做銷售員。

      當他積累起人脈和經(jīng)驗后,決定回到老家,辦一家生產(chǎn)玻璃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

      當時的他不知道,這一干就是一輩子。

      他從水表玻璃做起,后又一頭扎進汽車玻璃領域。

      創(chuàng)業(yè)初期,他忙得連生病的時間都沒有;當企業(yè)開始盈利時,又有人使絆子告他貪污;而走出國門后,又因為水土不服,連年虧損。

      國人罵他“奸商”;而在國外,還被美國起訴傾銷。

      那是2001年,很多企業(yè)因為美國起訴傾銷被迫放棄海外市場,但曹德旺決定,把美國商務部告上了法庭。

      這場官司打了3年,最終天平向曹德旺傾斜,他和福耀公司贏了。

      在《開講啦》現(xiàn)場,有人問曹德旺:為什么沒有把事業(yè)版圖擴展到其他領域?

      曹德旺笑笑說:“全國人民都知道我最笨,做了幾十年,只做一片玻璃。”

      其實,他曾涉足裝修、地產(chǎn)、加油站、高科技領域,但都是淺嘗輒止。他不停地告誡自己“人精力有限,必須有自己的定位?!?/span>

      他不是不知道多元化經(jīng)營,而是比起擴張,他更篤定地堅持,做事要專注。他就是認死理,不管困難多大,都要把玻璃廠辦好。

      在《心若菩提》里,曹德旺舉了個例子:他說太陽的光很熱,一分散卻沒什么威力,可你要是拿放大鏡聚光,太陽光能立刻把衣服燒出個窟窿。

      太陽如此,做人也是。

      一個人必須具備“專注思維”,才能凝聚起自身的全部能量,把事情做到極致。

      擇一事,終一生。

      專注且篤定地做好一件事,就是成功。

       04底線思維
      看這本書時,有兩件事,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事,發(fā)生在2000年。

      那一年,曹德旺聽聞有個叫白丁貴的員工被確診為肝癌晚期,他不惜一切代價救治,前前后后花了20萬。

      起初,白丁貴的老父親見著曹德旺就跪拜,一聲聲“活菩薩”的叫著;可白丁貴死后,他卻翻臉不認人。非但不感激,還帶著一幫子親戚上門鬧。他說人是在福耀死的,曹德旺應該賠償。

      他提出了一個條件:讓小兒子接白丁貴的班,成為福耀的正式員工。

      曹德旺一聽,拍案而起,厲聲斥責,他說:“立刻帶著你的人走,否則我就報警?!?/span>

      老爺子一看傻眼了,他本以為曹德旺是有求必應的菩薩,誰曾想也有這般金剛怒目的手段。

      最后,這家人哭哭啼啼地離開了福耀,什么賠償都沒拿到。

      第二件事,發(fā)生在7后。

      這一年,又有一位員工被查出患了白血病。按理說,有前車之鑒,曹德旺應該不會再那么傻,可這一次,他仍是不遺余力地出錢救人。他花了近80萬,才救回了這位員工。

      有人疑惑了:“曹德旺這個人,到底有沒有原則?”

      他說:“做人做事都必須守住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

      他慈悲為懷,不能見死不救這是“有所為”,而不受道德綁架,拒絕非分要求則是“有所不為”。

      底線,是做人之根基,處世之核心。

      具備“底線思維”,方能不受外界所擾,堅守初心不忘。

       05大局思維
      在書里,曹德旺還講了個挺有趣的事兒。

      1987年,因為工作需要他帶隊去芬蘭考察。

      當時,公費出國可是求之不得的好機會,不少人會省下食宿的費用,為家人帶回一個電器。

      怎么省呢?無非是厚著臉皮蹭華僑的飯,或是憋在酒店里吃泡面。

      但這次,曹德旺卻堅決不允許員工這么干。他要求費用集中管理,出國后,該吃吃該喝喝,甚至還大方地請當?shù)厝A僑吃飯。有人覺得虧,但曹德旺說:“我們出去,代表的是中國,別給祖國丟臉!”

      在《心若菩提》的后記中,曹德旺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始終堅信三個信念——國家會因為有您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您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您而富足?!?/span>

      這不是道貌岸然地喊口號,而是曹德旺幾十年來的行為準則。

      他一路賺錢,一路捐款。

      從最初為鄉(xiāng)鎮(zhèn)小學捐桌椅,贊助老鄉(xiāng)辦運動會,到后來成立35億的河仁慈善基金會,成為“中國首善”,曹德旺走的每一步,都體現(xiàn)著一位成功企業(yè)家的格局。

      有格局的人,看問題更長遠,做事情更全面。

      比如,一個企業(yè)。

      員工想的是按時發(fā)工資;主管想的是,提升部門業(yè)績;老板想的是盈利多少;而成功企業(yè)家,想的則是走出企業(yè)本身,去關注更有價值的事。

      所以,真正的大格局,是一種思維。

     

      在一次慈善晚會上,不少企業(yè)家聽曹德旺講述往事。

      他們越聽越著迷,紛紛建議曹德旺出本自傳,而曹德旺也的確動了寫書的念頭。

      不久后,他請來了幾位作家朋友,本想以他口述,別人代筆的方式出書。

      誰曾想,旁人怎么寫他都不滿意,于是就干脆自己寫起來。

      寫《心若菩提》的時候,曹德旺才驟然發(fā)現(xiàn),那些深埋歲月的往事,竟是如此清晰可見。

      他心里有一條路,一頭通往貧窮的童年,一頭伸向廣闊的未來,而這其間的路途,正是他求索的部分。

      我們讀這本書,亦是讀一位成功者的一生。

      愿我們從《心若菩提》中,參悟到為人處世的智慧,習得智者思維,走好自己的路。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