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北京)盧溝橋附近向中國駐軍第二十九軍發(fā)動進攻,也稱七七事變。
1935年華北事變后,日本大力進行以征服中國和稱霸亞洲為主要目標的擴軍備戰(zhàn),加速了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步伐。1936年,日本大幅度地擴充中國駐屯軍,兵力由1771人增至5774人,分別配置于天津、塘沽、唐山、灤縣、山海關、秦皇島等地。6月3日,日本在新的《帝國軍隊的用兵綱領》中提出“采取先發(fā)制人的攻勢,謀求速戰(zhàn)速決”的戰(zhàn)略方針,其初期的目標是,占領華北要地和上海附近。8月,日軍參謀部制訂《1937年度的對華作戰(zhàn)計劃》,決定在對華北作戰(zhàn)時,除過去的兩個集團軍(5個師)外,根據情況再增加3個師,必要時還可能在華北5省進行作戰(zhàn)。日本還頻繁地派出將校幕僚前往中國華北、華中和東北地區(qū)進行戰(zhàn)略性的現地偵察。9月18日,日軍在豐臺地區(qū)進行軍事演習,與中國駐軍發(fā)生沖突。日軍以此為借口,包圍了中國軍隊的兵營,逼迫中國駐軍撤出豐臺。
次日,日軍侵占豐臺。從10月起,日軍以北平為目標,不斷在豐臺、盧溝橋一帶及北寧鐵路沿線進行挑釁性實戰(zhàn)演習。盧溝橋在北平西南10余公里,橫跨永定河,是北平西南的門戶。當時北寧路沿線,東起山海關、西至豐臺,均為日軍所控制。1937年7月7日下午,駐豐臺日軍河邊正三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由中隊長清水節(jié)郎率領到達盧溝橋以北龍王廟附近。當晚,日軍在龍王廟、大瓦窯一帶實施演習。10時許,宛平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第一一○旅突然聽到城東北方向響起槍聲,便嚴密注意日軍的動態(tài)。夜12時許,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給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打電話,詭稱:有日軍陸軍一中隊,夜間在盧溝橋演習,仿佛聽見由駐宛平城內之軍隊發(fā)槍數響,致演習部隊一時呈混亂現象,失落士兵1名,要求進入宛平城搜索。
二十九軍軍部拒絕了日軍的無理要求,并答復說:盧溝橋是中國領土,日本軍隊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該地演習,已違背國際公法,妨害我國主權,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負責,日方更不得進城檢查,致起誤會。7月8日晨2時許,日軍由豐臺增派的部隊在第三大隊隊長一木清直率領下與清水節(jié)郎所部會合,按計劃占領了宛平東北的沙崗。冀察當局為防止事態(tài)擴大,同意雙方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中方委派宛平縣長王冷齋、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專員林耕宇、冀察綏靖公署交通處副處長周永業(yè)與冀察綏靖公署日本顧問櫻井德太郎、日軍輔佐官寺平忠輔和秘書齋藤進行談判。晨5時許,雙方尚在交涉中,日軍即下令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軍隊發(fā)動攻擊,并炮轟宛平縣城。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潮的推動下,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第一一○旅奮起抵抗,揭開了全國抗戰(zhàn)的序幕。他們表示“愿與盧溝橋共存亡”,“日軍要求我軍撤出盧溝橋,則有死而已,盧溝橋可為吾人之墳墓”。吉星文團連續(xù)擊退日軍3次進攻。日軍第三大隊直撲龍王廟和附近的鐵路橋。守衛(wèi)橋頭陣地的二十九軍只有兩個排。他們表示“寧為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同日軍展開拼殺,終因寡不敵眾,60多名戰(zhàn)士壯烈犧牲。日軍也在河堤上丟下了上百具尸體。7月8日夜12時許,吉星文團突擊隊的青年戰(zhàn)士用繩梯爬出宛平城,出其不意地將日軍1個中隊全殲在鐵路橋上,奪回了鐵路橋和龍王廟,軍心為之大振。
盧溝橋事變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發(fā)表《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zhàn),才是我們的出路!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同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致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愿意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wèi)國之目的。要求本“御侮抗戰(zhàn)之旨,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wèi)平津,保衛(wèi)華北,規(guī)復失地”。同時,紅軍將領致電宋哲元,表示“誓做貴軍后盾”。北平中共地下組織發(fā)動各界同胞援助二十九軍抗戰(zhàn)。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華北各界救國聯合會、北平各界救國聯合會的代表赴前線慰勞抗日官兵;青年學生參加情報、募捐、救護等工作,并組織戰(zhàn)地服務團;長辛店的工人運送枕木、鐵板和鐵軌到宛平,修筑陣地;郊區(qū)農民為前線輸送糧食、飼料、燃料和民工。
人民群眾的支援,激發(fā)了二十九軍廣大官兵的抗日熱情。冀察當局卻根據國民黨政府“應戰(zhàn)不求戰(zhàn)”的方針,放棄了殲敵的有利時機。于7月9日晨,接受了日方緩兵之計的和談要求,并達成3項口頭協議:一、雙方立即停止射擊;二、日軍撤退到豐臺,二十九軍撤向盧溝橋以西;三、城內防務由保安隊接防。7月10日,日本又在“就地解決”的幌子下,提出二十九軍向日軍道歉,盧溝橋、宛平縣和龍王廟地區(qū)不得駐扎中國軍隊等無理要求。11日,日本政府發(fā)表派兵華北的聲明,誣指中國守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非法射擊”,決定增兵華北,任命香月清司為中國駐屯軍司令官,并從駐朝鮮日軍抽調第十二師團來華。隨后,大批日本關東軍開抵天津,并以重兵進犯北平郊區(qū)。當時,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正在老家山東樂陵“度假”,一度幻想和平解決事變。
7月11日,他到天津,仍忙于同日方和平交涉,認為盧溝橋事變只是“局部之沖突,能隨時解決”,因而延誤了戰(zhàn)機。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fā)表談話,聲稱:“如果戰(zhàn)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边@一談話,確定了準備抗戰(zhàn)的方針。但這時蔣還沒有完全放棄對日媾和幻想,仍想將盧溝橋事變限制在“地方事件”的范圍內,企圖通過外交途徑,謀求和平解決。7月19日,宋哲元抵北平后,下令拆除城內的防御工事,打開關閉數日的城門,謝絕全國各界贈送給二十九軍的抗戰(zhàn)勞軍捐款。同時,繼續(xù)與華北日軍進行談判。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向日本使館提議,中日雙方停止軍事行動,將部隊撤回原地,然后由外交途徑解決,遭日本外務省拒絕。7月20日,日軍第一批增援部隊進入華北。
當日下午,日軍炮擊宛平城和長辛店。守城官兵在團長吉星文指揮下,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21日,大批日軍抵達豐臺。22日,日軍40輛汽車往返于天津與豐臺運送軍火。25日,日軍在天津集結的兵力達6萬余人。26日,日軍占領廊坊。同日,日軍向宋哲元提出最后通牒,限令其部隊退出北平。27日,日軍向北平近郊中國守軍發(fā)起總攻。在全國人民抗日浪潮的推動下,二十九軍絕大多數官兵紛紛要求抗日,宋哲元感到求和無路,遂于7月27日發(fā)表通電:第二十九軍為自衛(wèi)護國,不惜犧牲,服從南京命令,更請各界給以指教。并令二十九軍各部奮起抵抗。同日,第三十七師收復豐臺車站,第三十八師一部收復廊坊,第一三二師在南苑與敵血戰(zhàn)。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1892-1937,字捷三,河北高陽人)、第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1890-1937,字舜臣,山東菏澤人)親臨前線指揮作戰(zhàn),壯烈殉國,官兵傷亡約5000余人。7月29日,日軍南北兩路向北平西郊推進,北平淪陷。30日,天津失守。日軍進攻盧溝橋,標志著日本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中國的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從此開始。